专注、坚持

DeskMini 310 黑苹果组装记

2020.04.01 by kingcos
Preface · 序
「极致性能 + 极致体积 + 极致性价比」之选 —— DeskMini with macOS。

Update:

在苹果发布 m1 芯片的 Mac 后,一系列评测、数据把 Intel 着实吊打了一番。制程的优势不仅带来了性能的提升,更带来了能耗比的提升,基于此我预估近年新出的 Intel 芯片的 Mac 的贬值速度将远超以往(特意说明「近年」是因为近年的机器因为成色较新存在较高的折价空间),黑苹果在未来的优势也将降低。于是我也最终出掉了现有的 MacBook Pro 2018 与这台 DeskMini,更换为了 MacBook Air 13’ 2020 16G 512G 定制版。选择 Air 是因为和 Pro 完全相同的芯片,虽然没有风扇可能会降低其峰值性能,但峰值性能有些伪需求,况且我认为全键盘比 Touch Bar 更好用,唯一的槽点也许就是 USB 接口太少。不出意外,这台 Air 也许会陪我更久的时间。

公司的 MacBook Pro 2015 也在最近走了特批,更换为了 MacBook Pro 16’ 2019,i7 六核与 512G SSD 也比老款能打许多。

2021.6.14


配置

  • 这台机器仅作为日常工作使用,我个人也不玩电脑游戏,因此未考虑独立显卡而追求体积较小,选择了 DeskMini 作为机箱、主板、电源整套解决方案,为支持 Intel CPU 选择了 310 型号
  • CPU 选取了 H310 主板能支持的(TDP MAX 65W)最高端型号 i9-9900 对应测试版 i9-9900es,性价比更高,一步到位;如需黑苹果尽量选择 Intel 平台,需追求后续交易或更加稳定可选择 i7-8700 散片
  • 内存选取了单条最高支持的 32GB,方便之后内存降价再补充购入到 64GB
  • 双硬盘对应双系统,互不干扰,互不影响,选择大牌且京东售后更佳;如需黑苹果需注意部分 NVME 硬盘兼容性
  • 散热开始选的 IS-40X,但上机效果堪忧,加价上 AXP90I 纯铜版,效果立竿见影,AIDA 64 烤机维持在 55 度左右;个人并未追求静音效果,如需静音可再做调研
  • DP 输出 4K 60HZ,需公对公线支持
  • 网卡选择苹果拆机网卡 + 转接卡,无需驱动即可使用 Wi-Fi 蓝牙(AirDrop)
  • 板载网卡信号堪忧,需独立天线
  • 防尘网可避免长时间运转导致机箱灰尘过多
- 型号 购买平台 价格
机箱 + 主板 + 电源 华擎 DeskMini 310 京东 1009 + 69
CPU Intel i9-9900es qqbz 淘宝 1625
内存 威刚 ADATA DDR4 2666 32GB 京东 979
硬盘 1 西部数据 1TB SSD SN550 京东 862
硬盘 2 紫光 S100 240GB 京东 239
散热器 利民 AXP90I 纯铜 京东 279
DP 公对公 胜为 1.5 米 京东 18.9
网卡 BCM94360CS2 + 转接卡 淘宝 158
天线 IPEX4 转 SMA 转接线 + 4DB 天线 * 2 淘宝 18.6
防尘网 银欣风扇防尘网 14cm 黑色 天猫 25
总价 - - 5282.5
  • 注:
    1. 以上价格不含使用 9.65 折购买京东 E 卡的折扣、京豆、红包、返利等优惠,仅包含在特价秒杀、京东 Plus 会员优惠卷后的价格;
    2. 感谢「华擎 DeskMini 110/310」群友的支持、解答、与种草,使我更换为散热更加良好的 AXP90I 以及防尘网(笑。

跑分

Cinebench

  • Cinebench release 20,macOS App Store:
  • 注:以下电脑的 macOS 版本未能保持一致,后台程序在跑分时未能完全清除,数据仅供参考
CPU 核心 / 线程 频率 单线程 全核 型号
I7-4770HQ 4C/8T 2.2GHZ 285 1386 MacBook Pro 15’ 2015 中配
I5-8259U 4C/8T 2.3GHZ 385 1653 MacBook Pro 13’ 2018 中配
E5-1650 V2 6C/12T 3.5GHZ 291 2003 Mac Pro 2013(低配?)
I9-9900ES 8C/16T 2.6GHZ 361 3253 此次的黑苹果配置
I9-9880HQ 8C/16T 2.3GHZ 431 3381 MacBook Pro 16’ 2019 中配

小结:

cr20 的跑分主要是和 CPU 相关,那么由此跑分对比,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出来:

  • MacBook Pro 16 寸性能非常强悍,当然售价也异常高昂,但绝对配得上 Pro 一词,如能接受 16 寸的体积与重量,可一步到位
  • 2018 款之后的 MacBook Pro 由于搭载了 8 代 Intel 处理器,性能也提升较大,完全可与之前款式的 15 寸标压 CPU 一决高下,这也让我很期待今年 14 寸机型的表现
  • Mac Pro 2013 款散热不佳,可改造更新难度较大,性能在今天已经逐渐掉队
  • DeskMini 在性价比方向无敌,仅为类似性能的 MacBook Pro 官方价格的约 1/4,Mac mini i7 版官方价格的约 1/2,黑苹果方案目前比较成熟,爱折腾、追求性价比可选择
  • DeskMini 的 GPU 方面仅等同于 Mac mini 2018,次于以上所有 MacBook,如有对显卡要求,可选择以上机型或选择可配置显卡的机箱解决方案,当然也可使用 eGPU 配合 Mac mini
  • MacBook Pro 虽然性能强劲,但似乎已无「亮点」,如果未来 iPad Pro 可解决部分编译与开发问题,那么在外 iPad 在家 DeskMini / Mac mini 岂不美哉

黑苹果

个人电脑回忆史

Windows

第一台属于我个人也是我个人出「资」的笔记本(或者说上网本?)—— 宏碁 AO756 购于 2013 年 1 月,淘宝网:

换算下时间,那时应该是高三寒假,主要的作用应该是拿来听网课、抢红米、给手机刷系统…

那是一台奔腾 987 处理器 / 4GB 内存 / 500GB HDD 的 11.6 寸小笔记本:

我一直不太喜欢过于庞大的电子设备,所以虽然他的性能在当时也就只能得着上网本的门槛,但我用起来得心应手,放在书包、藏在宿舍也十分轻巧便携。那个时候,大多数同学虽然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机或者 iPod Touch,但拥有笔记本的毕竟是少数(比如某位部队家属的同学拥有一台三星 17 寸游戏本…)。在我的印象中,曾经为他刷过 Win XP / 7 / 8 / 8.1 / 10 Preview、Ubuntu、Mac OS X 的系统,当然,Windows 是主流。

「叛变」

我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粉」Apple 了。我家的第一台 Apple 设备是父亲在当时均价百元的 MP3 市场斥巨资购买的 iPod Shuffle 2,没有屏幕、铝合金机身、充电数据耳机三合一接口、纯色硅胶套、水晶塑料包装盒、以及需要使用 iTunes 导入歌曲。后来我已经不记得何时接触了二手 iPod Touch 2 / 3 / 4 / 5,以及当时配合诺基亚手机进行蓝牙双环上网。

高考后的暑假,我开始在远景爬贴、加 QQ 群,学习如何刷「黑苹果」。由于我的笔记本性能弱,也不是热门机型,很多硬件都无法驱动。但我最终还是决心去尝试一下:

第一次看到 Mac OS X 的界面十分激动,但结果早已注定,虽然能够勉强装机,但毫无体验可言。(那个 Xcode 6 beta 应该是我在 WWDC 2014 后下载试装的,虽然我貌似并没有用到 XD)

Mac

虽然第一次黑苹果的体验很糟,但似乎打那之后我选择笔记本的路径就与大多数人岔开了。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在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上看到了不认识的「Java」,于是随手一百度,在百度百科里得知「Java」可以用来「开发手机 app」,结果就这样阴差阳错进入了「Jave 移动应用」的专业方向。后来才得知开发 iOS app 用的是 Objective-C…

我的笔记本虽然性能一般,但又不是不能用,所以去上大学的时候我并没有要求或者意愿换电脑。经过一学期的洗礼,确实感觉到这台小笔记本的羸弱,无奈 MacBook 价格高昂,对于当时没有收入的我天方夜谭;Windows 本毫无新意,性能好但笨重,轻薄但性能差,况且我又不玩游戏。所以我重新找回了初中、高中的老本行 —— 淘二手。于是我在大一下学期入手了人生第一台 Mac:二手的 Mac mini 2011(MD387):

虽然这台 Mac mini 在当时已是四年前的设备,但卖家更换了 SSD 后速度有了质的提升,于是当时的我沉浸在换上 Mac 后的流畅体验。2800 的价格对于这台 Mac mini 是绝对的低价,因为卖家升级了 8GB 内存与两块固态,而加上配置显示器、移动硬盘的价格,对当时的我个人来说还是有些昂贵。于是我做出了卖掉笔记本的决定,现在回想起来实在感到遗憾。这台笔记本最终回血 700,而我现在也不差这 700…

Mac mini 虽好,但宿舍晚上熄灯停电,主机就无法使用,我也无法将他带到实验室、图书馆,于是我还是决定找台笔记本来替换它。在购入 Mac mini 的三个月后,我购入了二手 MacBook Pro 2011 13’(MD313),并卖掉了 Mac mini、显示器。其实新买的笔记本的性能还不如 Mac mini,虽然内存同为 8GB,但笔记本的 CPU 要旧一代,固态硬盘也只有 160GB。在购买前我也犹豫了良久,但笔记本的便携性最终说服了我。

即使笔记本可以扩展移动硬盘,但一是损害了便利性,二是移动硬盘的速度无法跟得上,160GB 主硬盘总归是不够用的。而 2011 款的 MacBook Pro 又厚又沉,是时候换掉它了!于是我做了一番调研,2013 年的 MacBook Pro 开始搭载 Retina 屏幕(准确的说 2012 年底),去掉了光驱位,虽然体积和重量减小,但可扩展性大幅降低;15 寸的笔记本不便携且价格过于高昂,放弃考虑;而 2013 年苹果开始在 13 寸机型使用的低压 Intel 处理器开始「挤牙膏」,隔代性能差别不大,SSD 读取速度提升较大但对我影响不大;Retina 屏幕会有涂层掉落问题。于是我将目标选在了 2013 款 13 寸中配 8GB + 256GB 的组合上,且要求屏幕无涂层问题,最终购入了 MacBook Pro 2013 13’(ME865):

于是在大二暑假我拥有了第一台 Retina 屏幕的二手 MacBook Pro。我还依稀记得在学校快递投递站旁边无人的座椅上验货时,当我一次打开屏幕,细腻的屏幕一下子就打动了我。虽然它的价格突破了我之前的预算,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后来在大三提前来到摩拜实习时,当时公司第一次为实习生配置的电脑是 MacBook Air,组长反馈后换来了 MacBook Pro 2013(MD 313),也就是我之前的熟悉的那台同型号,但是机械硬盘。这样孱弱的性能对于开发来说简直无法忍受,于是我们退掉了公司配的电脑,还是使用了自己的电脑。低压处理器的性能,加上 256GB 作为工作使用开始慢慢变得捉襟见肘。同事鼓励我配一台黑苹果,但之前黑苹果的体验让我觉得太折腾、不稳定,台式机巨大的体型让租房的我倍感压力,况且价格也没有多么便宜。而当时的 Mac mini 已多年未更新,2014 款的性能甚至不如 2012 款,可扩展性也更差。于是我继续找寻二手 MacBook Pro,但由于 16GB 内存的 13 寸可遇不可求(需要定制)且 CPU 又是低压性能不够,我开始寻找 15 寸机型,虽然 2017 年 MacBook Pro 已经用了新模具,但高昂的价格还是劝退了我。最终我买到了一台 MacBook Pro 2013 15’(ME294),而它的绝对性能也不弱于当时的新款 MacBook Pro,甚至带有 NVDIA 的独立显卡:

在新笔记本顺利接班之后,便着手卖掉了之前的 13 寸 MacBook Pro 回血。2018 年大学顺利毕业入职后,公司配置了 MacBook Pro 2017 15’,此时我自己的笔记本就在家待命。2017 款轻薄性能又足够,我个人的电脑似乎显得有些多余,而且 15 寸的体型过于庞大,于是后来就出掉了这台 MacBook Pro(没有查到具体的售出订单信息…)。而后年底公司又安排更换电脑为 MacBook Pro 2015 15’,原有电脑可选择回购。因回购价格较低,但我实际并不需要 15 寸的 MacBook 于是回购并最终卖出。由于公司搬家,不能再像之前一样方便地带电脑回家,加上 8 代 Intel 处理器性能大幅提升。2019 年初,我在苹果官网分期购入了目前正在使用的 MacBook Pro 2018 13’,定制了 16GB 内存和 512GB 固态,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台全新的 Mac。而用了这么多年 Mac,拿到这台电脑时其实也没有太多新鲜感。

我现在个人常用的电脑一共有三台,一台是公司配置的 MacBook Pro 2015 15’,一台是公司的 Mac Pro 2013,一台是我自己的 MacBook Pro 2018 13’。令人震惊的是,综合性能最好的是我个人这台笔记本。然而由于今年疫情的影响,年初在家的时候使用了自己的 MacBook Pro 编译公司项目,虽说并非完全无法忍受,但这一高频行为会导致我的思绪经常性中断。而自己来配置一台黑苹果的想法由来已久,但一直觉得折腾、麻烦,而目前 DeskMini 的方案十分成熟,i9-9900es 价格适中,虽然固态和内存的价格因为疫情有些许上涨,但这样一套能在 5000 内拿下也是不错的选择吧。